23天婴儿医院内洗澡后肠梗阻肠坏死?
媒体报道,2023年4月20日,河南洛阳一位23天新生儿在医院内洗澡时遭遇护士暴力按压腹部,导致肠梗阻肠坏死。
【资料图】
根据患儿家属的表述,孩子去医院仅仅是为了检测一下黄疸指数,并顺便洗个澡。
孩子去医院前一切正常,在家能吃能拉能睡。
洗澡过程中,护士说孩子有些肠胀气,可以给做个排气操,排排气。
家长提供的视频显示,操作中护士双手交叠按压在孩子腹部,期间孩子哇哇大哭,按压时间长达1、20分钟。
家长称,在回家路上,孩子突然大便带血块,再次返回医院检查,并于当晚被转到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开具的CT检查申请单上填写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肠梗阻,急性腹膜炎”。
到院后当晚22时,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并给家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填写的诊断是:“肠扭转合并肠坏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腹膜炎等”。
在这里,新闻报道有一个严重纰漏,就是时间线介绍的很不清晰。
根据前后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报道中放在前面的“开刀发现肠子濒临坏死了,好的小肠只有10公分”这段话,应该医生在手术后向家属交代病情时讲的;
“肠扭转合并肠坏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腹膜炎等”的诊断也是手术后的诊断,也就是最后的确定性诊断。
到4月25日19点多孩子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从手术时间我们可以判断,手术性质也属于出现紧急状况的急诊手术,也就是说,第一次手术后孩子又出现了需要紧急救治的继发症或并发症。
从二次手术后医生交代的“孩子保不住了”,“孩子的肠子全部坏死了,没法治了”,结合事件整个过程和第一次手术后交代的“好的小肠只有10公分”,可以合理判断:
“即使保住了,孩子也废了”
先说一下病情及预后的基本判断吧。
孩子因为“肠扭转,不全性肠梗阻”而被洗澡护士发现“肠胀气”;
护士没有将自己的发现提请医生进行检查、诊断,而是擅自给予了“排气操”治疗;
暴力腹部按压加重了肠扭转,造成了胀气小肠的损伤引发了腹膜炎;
第一次手术发现,扭转的小肠范围很广(几乎全部小肠),并且明显缺血(肠扭转导致供应肠道的肠系膜血管扭转,出现供血障碍,“濒临坏死”,没有扭转和缺血的小肠仅有10厘米——这里,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测,第一次手术术式只是扭转小肠的松解和固定,肠管没有明确的坏死,没有切除任何肠管;
4天后的25日,二次手术中的发现应该是扭转的小肠全部坏死,术式应该是接近全小肠的切除术,才有了术后医生“孩子的肠子全部坏死了,没法治了”的这话。
这样,孩子即使度过了术后的几个关口,最后“痊愈”出院,这孩子也基本“废了”。
因为,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主要(绝大部分)在小肠消化和吸收。几乎全部小肠被切除,后果是出现所谓的“短肠综合征”,主要表现了严重的腹泻和消化吸收严重障碍,从而导致很难正常生长发育——除非接受小肠移植手术。
因此,孩子有幸不死的话,后续的治疗费用也是个天文数字。
总之,这是一起由没有临床诊断和治疗资质的护士误诊误治导致的,原本患有“肠扭转、不全肠梗阻”的新生儿病情严重加重恶化,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严重的责任事故,医方负有100%的责任。
“肠扭转、不全肠梗阻”在先
婴儿因为小肠发育异常引发的肠扭转、肠套叠并不少见。
这两种状况通常呈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即像报道中家属说的“能吃能拉能睡”,可能仅有严重程度不等的“肠胀气”。
除非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或者出现血液供应障碍的肠绞窄或肠坏死,不全肠梗阻的过程可能会历时很长时间,甚至长达数月。
因此,婴儿肠扭转、肠套叠导致的不全肠梗阻往往难以被发现,会出现长期误诊。
因此,护士仅观察到孩子存在肠胀气,没有往肠梗阻方面考虑,倒也是正常的。
“暴力按压”通常不会损伤正常的肠管
护士给孩子实施的“排气操”暴力腹部按压在疾病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如果没有不全肠梗阻的肠胀气,这种所谓的“排气操”(完全是个增加收费的噱头,根本不可能起到排气的作用,正常孩子也不需要这种操作)不可能对肠道造成任何损伤。
谁的锅?
然而,原本已经存在肠套叠、不全肠梗阻的胀气肠道则不同了。
我们有时候会在媒体上看到有人跌了一跤“跌破膀胱”的报道。这类事件几乎全部发生在严重醉酒的醉汉,因为严重醉酒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在这个基础上摔跤才有可能导致膀胱破裂。
同样的道理,孩子原本已经存在肠扭转、不全梗阻引发的肠胀气,再遭遇暴力腹部按压,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就会加重肠扭转,导致肠管损伤,从而造成了孩子随后的便血和腹膜炎,以及再后来的全部恶果。
因此,没有临床诊断和治疗资质的护士的误诊误治是整个事件的根本原因,医方对事故应负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