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很多人的印象之中,这位开国皇帝身上的标签是相当复杂而使人印象深刻的,诸如乞丐出身、好杀功臣、设立的藩王制度对于后代太好了、权谋之术很高明等等。
整体来说,大众对于朱元璋的治国能力不是很了解,而对于好杀功臣这方面往往很是感兴趣,那么今天贫道来给大家说说明太祖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是如何集权的,来看看朱元璋被忽略的另一面。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因为清朝在大体上清承明制,所以人们习惯性将两个朝代经常在一起称呼,称之为明清。
(资料图片)
明清两朝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君权高度集中,什么是君权高度集中呢?
通俗来说那便是皇帝的权力比之前朝代的皇帝权力更大,所受的约束更少。
大家注意一下,这里的君权高度集中,意思不是说明清两朝所有皇帝都是大权独揽言出法随,而是相比于历朝历代,明清两朝在制度上来说,皇帝的权力是在当时被最大化了。
像明清之前的朝代,不是没有出现过大权独揽说一不二的皇帝,但那些皇帝是依靠自己个人的权谋之术,才可以做到那般;如果皇帝没有强大政治手腕的话,那么将会受制于相权等存在。
而明清在制度上首先就使皇帝的权力最大化了,因此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
正因为清承明制,虽然不能说清朝的制度都是继承于明朝,肯定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无疑明朝的制度还是深刻影响了清朝,那么明朝制度为何会加强君权呢,是因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制定制度之时,加强了君权,所以说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雄才大略,使明清在制度上成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深刻影响了明清近六百年的时间。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在制度完成的君权高度集中的呢,接下来贫道以明朝的里甲制度及其其他制度来说说。
首先我们看看清朝修的明史中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之高了,可是不知道为何现在提起朱元璋多是好杀功臣还有其他野史传说等,似乎就是个杀人狂魔一般,其实朱元璋的一步步集权之路也很是精彩的。
在明初沿袭元朝的中书省,可谓是当时最高的民政机构,而大都督府负责当时全国的军政事物及其管辖所有军人,这两个机构在明初权力很大,再加上当时的监察机构御史台,甚至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朱元璋为了集权,先是稳步发展皇帝直属的军队,太子朱标当时负责宫禁军队,而其他皇子则是陆续被封往全国的要害之地,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军政大权。
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在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造反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并且罢了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由皇帝亲决国政。
中书省下设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获得了独立地位,并且直接向皇帝负责。掌握全国兵权的大都督府被拆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同时一部分兵权被兵部所剥夺。
御史台也如同中书省一般被撤销,但不久后以都察院的名义重新设置,只不过由御史中丞一家独大的情况改为左、右都御史两足鼎立,互相牵制的情况。
这样一来,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对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三大机构的或废或改,已经是直接掌握了民政、军政、监察三个大权。
而在地方上,又沿袭了元朝的地方官任免实行原籍回避制度,避免了地方官由本地人担任,然后与当地士绅等狼狈为奸的情况。
从朝廷内部的大改革、再到地方的官员制度、最后就是对于乡村的控制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皇权不下县”,意思是在交通和通讯落后的古代,往往是朝廷的控制力最多到达县城,县城下面的乡村,则更多属于是宗族自治的模式了,在这里朝廷的王法往往是没有族法大的,对于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是极为薄弱的。
明太祖朱元璋自然也遇到了这个“皇权不下县”的难题,但这个并没有难住他,明太祖朱元璋借鉴了之前朝代对于基层社会的控制制度,创建了里甲制度。
洪武三年首先在江南一些地区试行,然后在洪武十三年废除了丞相制,解决了朝廷内部的各种矛盾以外,到了次年,经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在全国城乡推行里甲制度。
伴随里甲制度而来的是全国的人口普查,因为人口不普查,是无法完成实施这项制度的。人口普查完以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始实施里甲制度,规定将110户编为1里,选择其中最富裕的10户作为里长户;剩下的100户编为10甲,每甲设置甲首1名,里长、甲首每年交替轮番服役,10年为一循环。
此外每十年还修订一次原簿,这种原簿也被称之为“赋役黄册”。
里长的职责是:“催征钱粮,勾摄公事”。
催征钱粮的意思在于负责征收本里税粮,监督生产事宜,统计本里人丁的变化,还要以丁粮和财产多寡为序,协助官府编造黄册,并按赋役黄册排年应役。
勾摄公事主要就是指管束本里人丁,协助官府缉拿逃犯,到衙门里轮流执役,调理本里内民刑也就是小案件的纠纷。
除了里长、甲首以外,每里还要挑选一些年高有德的老人,来负责教化百姓、劝人向善、处理民事纠纷。
说白了里甲制度中的这些里长、甲首,就是协助朝廷在乡村征收钱粮还有协助官府进行各种活动,保障了赋税的征收和运输,加强了国家的财政基础,更是使中央朝廷的统治延伸到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阶级,加大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了六句四言圣谕作为里甲制度的指导方针,简称为“六谕”,主要内容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每逢初一、十五百姓都要集会诵读这六条圣谕。
六谕后来被清朝继承下来,不久又经琉球传到日本,日本到了明治时期以后,发布的教育圣谕就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六谕内容,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六谕影响之深远,范围也是相当之广泛的。
最后总结来说,明太祖朱元璋这一生,武功开国是有目共睹,而对于制度上的改革,恐怕也是在历代皇帝中屈指可数,可谓是事无巨细,从中央朝廷的内部改革、再到地方官员的制度、最后通过里甲制度使皇权最大范围的下县,简直是面面俱到,是深刻影响了清朝,其制定的集权制度,更是使明清成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真乃是雄才大略,然而今天来说,明太祖朱元璋更多是负面评价,被人戏说无数次,野史是满天飞,似乎挺符合当下的快餐文化,内在没多少人细看,外在稍有花边野史就为人喜爱并且大规模传播,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