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西新闻网讯(文/图柴达木日报记者 林晓明 付盛)4月22日,天空飘着轻柔的雪,位于海西州(德令哈)青稞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闹景象,这个由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第一个自有青稞种植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第一届开耕节。
早在2020年,天佑德青稞酒公司就与我州达成战略合作,以流转租赁方式承包了位于德令哈市蓄集乡浩特茶汗村1.8万亩土地,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进行土壤改良。
开荒、土壤改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员工孔祥国深有体会。蓄集乡常年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含量又非常高,想要种出作物来,这注定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除杂草、翻地、漫灌土地冲走盐碱、施入有机羊板粪增加氮磷钾含量……”通过一系列措施,万亩荒滩变良田。去年,青稞基地首次试种一万亩,并成功生长出青稞。经过近3年改良建设后,现已完成每年各阶段作业工序、农资物料投入、渠道修复、设备改造、作物种植等土壤改良基础性工作,基地的经营方式也由代耕模式调整为自营模式。
“2023年计划种植青稞、燕麦15926亩,为保证种植计划顺利完成,年初已准备了柴青1号种子300吨,昆仑15号种子20吨,天佑德1号种子2.5吨……”《天佑德青稞酒海西州青稞基地规划报告》中提到了2023年青稞种植计划,一副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青稞自身的产量就低,而酿造一斤青稞酒更需要三斤左右的青稞。当前随着公司市场拓展及产能的逐步释放,青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更需要自建青稞基地,打造完整的青稞产业链体系,一方面有效保障我们的青稞产能;另一方面,确保我们青稞原粮的质量稳定与优质。”天佑德青稞酒公司总经理万国栋介绍。
“基地管理员通过与专家、附近种植户进行技术咨询,各专家均表示用燕麦做土壤改良作物较为常见。”孔祥国向记者介绍,燕麦壳坚耐碱,具有发达的根系,生长较快,生育期短,相对易长高且不易被碱腐蚀,更易在碱地发芽生长。在土壤改良期,这种作物若能试种成功,很大程度上能达到用燕麦做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另外,基地也从附近种植户在撂荒几年后的地中所种燕麦的长势情况看到了燕麦的生长优势,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基地也是考虑如果届时燕麦长势和高度好,还可收割为青干草,并将麦茬翻入地中,在保证绿肥的基础上还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